先进经验
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要迈过几道坎
日期:2021-10-06 作者:晋浩天 来源:光明日报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读“职教本科”不再是“没考好”的次选。但是,不少职教本科学生也坦言,家长们依然不能“自豪地说出孩子的学校”。职教本科,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又因其就业前景明朗,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然而,职教本科的建设与发展,却也是家长担忧的地方。高职学生家长王利华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有机会上本科了,我们感觉,至少路会更宽。不过,职教本科也是‘职教’,像不像正常大学,我们家长心里没底。”

       职教本科,如何打消家长的顾虑,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能确保职教生未来之路,越走越顺?

       试点扎实推进 由局部走向全面实践

       事实上,近年来,围绕职教本科的各项举措一直在扎实推进。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从制度体系、国家标准、“双元”育人、办学格局、人才保障政策、督导评价、组织实施等不同方面勾勒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改革的“四梁八柱”,《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2019年5月,我国诞生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旨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这项政策也标志着经过多年探索,局部实践的职业本科教育即将走向科学规范的全面实践。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复3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14所独立学院与相关公办高职学校合并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湖南、江西、浙江等一些学校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可以说,发展职教本科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重大,补齐了职业教育的本科学历层次,打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构建纵向贯通、协调一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技术技能持续积累、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顺畅,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道路更加宽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强调。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海生也认为,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有利于尽快摸索出职业教育本科的定位和特色,助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既要避免对普通本科的简单模仿,也要避免对于现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依赖’。如何避免职业本科成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机械相加的产物,实现内涵与特色发展,是当前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试点阶段要注意 需有完备制度体系来支撑

       “然而,当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尚处试点阶段,院校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师资标准、学位授予标准等关键制度元素都处于缺乏的状态。”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亚南提醒道:“如若没有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势必将造成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停留于试点层面,而无法最终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

       在吴学敏看来,职教本科实践探索地方积极推进,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瓶颈。他分析说,实践层次对本科职教的探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合作办学方式。自2012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份就支持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在某些专业点上开展以“依托高职优质资源、联合本科举办、发放本科文凭、高职院校办学”为特点的“4+0”培养(四年全部在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以及采取“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3+2”培养(三年高职+两年本科)试点。对于“4+0”模式,高职院校作为主体办学方,面临着“学校没有冠名权、教师没有主导权、学生没有归属感”的现实困境,办学主动性逐步减弱;本科院校作为合作方,面临着各类评估、认证以及申报硕士点等考核,对生源及培养要求逐步收紧,合作办学的积极性逐步降低。对于“3+2”模式,高职院校和与其对接的本科学校拥有不同的培养定位、评价体系、师资结构,学生一旦“升入”本科,将不再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接续培养,并不利于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

       “另一种是应用型本科转型方式。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遴选了部分试点本科高校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开辟了实现本科职教的新路径。但是,因为办学惯性和师资队伍等因素,实际上本科转型各地实施进展不一,部分学校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不足,借由此来扩大本科职教规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吴学敏说。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学制、生源和要求等均发生了变化,需要按照新的需求明确培养定位、构建课程体系、组建教师团队、完善管理机制,并且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王亚南说。

       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转变”

       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密钥何在?

       “关键在转变。”吴学敏说,职教本科的培养定位要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提升。“当然,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牵引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首先,要将这一定位落实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中,把培养定位转化为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同时,按照能力导向、课程结构模块化和‘专创融合’思路,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

       “与此同时,单纯的‘双师型’已不能满足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同步向专家型双师转变提升。”吴学敏指出,这既是关键问题、也是难点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全方位推进。

       “首先,依托合作企业和校企深度融合平台,实行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通过参加一线项目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工匠精神和锤炼工程素养;聚焦行业企业一线应用,推动立地科研,提升技术技能创新和服务能力。其次,突出实践导向,创新考核方式,严把入口标准,招聘既具备深厚理论素养、又具备优秀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担任专任教师;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持续提升理论水平和技术素养。最后,要制定专家型双师和专家型团队标准,收入向专家型教师和团队倾斜,聘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到校任职兼职和树立专家型教师典型引领示范,导引教师个人和团队向专家型升级。”

       “更需要的是,职业本科院校的标签,不能仅成为相关院校招生宣传的噱头和资本。”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宋亚峰认为,职教本科要精练内功,积极培育健康的专业生态系统,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单个专业而言,首先应科学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还应积极借鉴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例如《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体系。同时,也应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师资队伍,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变革。对专业群体而言,应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本专科专业的有效对接和差异化发展,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挥专业群的协同集成效应,精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支柱产业。同时也要做好规模与质量、热点与特色之间的抉择,合理配置各类资源,‘重点专业重点投入,一般专业一般投入,特色专业特色投入,淘汰专业停止投入’,重点打造各自的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维护专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