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示,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强调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在今年内实现脱贫,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部署。
当下既是脱贫攻坚收官期,也是脱贫攻坚战略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的接续期,职业教育既要服务决胜脱贫攻坚,更要主动向服务乡村振兴转型。
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倡的精准扶贫思想,为全省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促进贫困生有学上、上好学、就好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五年,全省职业院校贫困生持续增多,现有建档立卡贫困生14.1万人、贫困县生源51.5万人,分别占在校生的11%、40%,规模和比例都是中职大于普高、高职大于本科;贫困毕业生累计达16.43万人,平均初次就业率92%,起始月薪增长到近3500元。职业教育向服务乡村振兴转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握好乡村需求和自身能力两个实际,用好用活精准扶贫经验,充分发挥独特作用。
一是发挥办学优势,为使乡村生活更富裕献“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农村人口稳定就业是乡村生活更富裕的重要前提条件,职业教育具有促进农村人口稳定就业的独特功能。湖南已经建成了遍布基层的职业教育网络,每个市州至少有一所高职学院,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公办中职学校,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目前,全省中职学校有农村学生60.6万人,高职院校有农村学生46.8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89.1%、75.5%。职业院校应在稳定农村地区招生规模的同时,扩大面向贫困家庭招生,并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促进农村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职业培训要向农村倾斜,着力为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在就业地稳岗就业。
二是发挥技能优势,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献“技”。职业院校有大批“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能教学,而且技能高超,很多还有企业从业经历,能为乡村多种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职业院校应选派优秀教师组成科技服务队,支持骨干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为乡村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提供“靶向”技术服务。在已建成61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县域职教资源,在离乡村最近的地方打造一批技术技能积累高地,将技能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相关职业院校应通过设计产品包装、帮建网店、设立电商服务点、以购代捐等方式,助力乡村特色产品走向大市场。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献“策”。湖南有一批环保、设计、建筑、国土资源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和相关专业,已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崭露头角,还应更广泛地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贡献专业力量。职业院校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主动下沉,为乡村建设献计献策,或以项目组方式承担生态宜居乡村规划、设计任务;可围绕“生态宜居乡村”主题,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此外,还应充分利用行业背景和校企合作优势,积极引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资金。
四是发挥人才优势,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献“智”。职业院校党组织应发挥本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党建+”模式,可采取校村支部结对方式,并积极参与组织部门统筹的乡村党建工作,助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广大师生可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采取帮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培训、协助制定乡规民约和家规家训、同办文体活动、组建文体组织等方式,推动村民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家园、丰富文化生活。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要加强统筹。建议制定《湖南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全省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实施农村中职标准化建设工程,扩大优质学位供给,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及其子女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实施乡村技术技能支持计划,为乡村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献“技”献策;实施职业院校师生乡村社会实践计划,服务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作者:毕树沙,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