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经验
青海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
——记全省改革创新奖先进集体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日期:2020-03-17 作者: 来源:《青海日报》

“这次获得改革创新先进集体,感到骄傲和自豪,表明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马福强说。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简称“职成处”,是全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担负着全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

近几年,职成处不等不靠、改革创新、创优提质,在《青海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若干意见》等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中,充分发挥上下协同作战优势,精心调研、认真研究、严密组织,营造了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在重点重大项目活动中,形成了领导蹲点,党员干部为先锋骨干的整体协同作战体系,使全省职业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19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我省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上榜”,集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西部地区于一身的青海与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这些中、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并驾齐驱,书写了青海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

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底子薄、基础差、专业针对性不强、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是青海职教多年前的真实写照。” 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马福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通过全力推进职普融通、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相融合,使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我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8所、高等职业院校8所,在校生103993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基本覆盖青海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中职学校开设专业19大类90多个,专业布点265个。8所高职院校开设土木建筑、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9个专业大类112个专业,专业布点123个,2018年,我省中职招生扭转下滑趋势,首次突破30000人大关。

职成处先后研究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青海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及《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及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相继编制完成职业教育建设专项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构建

“青海省职业教育走过了起步奋斗、调整完善、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现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已经进入创优提质的新阶段。”省教育厅厅长韩英说。

深化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将省内对口高职纳入单考单招。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和省内8所高职院校38个专业进行了对接,每年超过30%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

促进校企合作,成立了交通运输、现代农牧、建筑通信等11个职业教育集团,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合作育人、定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校中厂、厂中校”。

深化产教融合,制定《青海省教育厅与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进职业教育与园区合作工作方案》,召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席会,加强与工业园区企业的合作,形成产教融合“一体两翼”新格局。通过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构建,育人方式更加多元,藏区职业教育水平逐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得到增强,全省职业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得到增强

“我上学时,就尝试着在网上出售青海特产了。”毕业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的藏族小伙儿索南拉旦把自己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发挥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年,他的网店已小有名气,自己的生活也与世代放牧为生的父辈们有了根本的改变。而改变索南拉旦命运的就是青海省实施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

“职教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马福强介绍,2017年,我省启动实施“求学圆梦计划”,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专业,单列招生计划、免费免试入学,专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3年来,共完成学历教育2745人,培训2326人,高职实施精准扶贫招生计划2400余人。

围绕我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新增光伏发电、环境保护等30多个新兴专业,中高职院校共开设200多个专业,涵盖了加工制造、石油化工、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专业大类。每年为我省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达近3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提供了人才支撑。

我省还大力拓展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牧民、退役军人、残疾人、转岗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每年培训人员3万人次,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