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经验
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深化“双元制”改革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
日期:2019-06-27 作者: 来源:

教育部简报〔2019〕第8期

  山东省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牢固树立“根植农村、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坚持扎根农村乡土,用好外来经验,历经30年探索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方案,首创了“助推三农升级发展的企业快速孵化教学法”“双创闭环实验示范孵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跨界学习组织模式”,为我国县级职教中心创新农业大类专业教学提供了示范,有力推动了全市“三农”工作转型升级。

  主动作为,争取各方支持。30年前,经教育部批准“双元制”试点项目落户平度。平度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十五条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学校深化“校企共建”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平度市相继印发《关于大力推广“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关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招生、培训、考试及毕业生就业的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成立“双元制”协调委员会,协调各部门统筹推进,明确责任分工,引领“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健康发展。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东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为学校陆续拨款5600万元;平度市委、市政府统筹约1.8亿元,实施就地改扩建工程,及时更新实训实习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多方支持为平度“双元制”试点提供了政策条件保障。

  抓住关键,拓宽发展路径。紧抓专业、标准、培训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双元制”的本土化之路。坚持对接产业办专业,解决当地合作企业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问题。按照“面向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专业示范带行业”的思路,依托示范企业链建设专业链,由专业建设引领产业升级。如对接“选种育种、养殖、饲料、防疫、加工、营销”等养殖业和“选种育种、种植、肥料、植保、加工、营销”等种植业环节,建设起高标准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流程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坚持立足标准创品牌,解决实训管理不科学、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聘请60余名德国专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帮助建立专业能力标准。如引进葡萄酒工艺标准、生产设备,酿造的葡萄酒获得青岛农业国际博览会金奖,孵化出一批果品深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与保鲜专业同国际接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果品、肉、奶、西式面点类等农产品深加工厂,开发400余个食用品种。坚持突出技能强培训,解决教师理念不先进、对行业不了解、技术不精通的问题。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和名师队伍建设工程激励机制,先后选派170人次到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每年选送优秀专业教师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通过名师带徒、邀请国内外专家短期培训等方式锤炼教师基本功。目前学校共有省市级名师7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61人。

  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方式、运作机制四位一体改革,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构建基于实验示范的“双创”闭环培养模式,依托品种选育、养殖种植、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和实验、示范、孵化、推广等创新链安排范例教学,学生在进行完理论学习后直接进入生产区域进行实训,实现从模块专业技能的掌握向生产经营能力的培育转化;掌握了生产经营能力的学生又投入到开发新优特品种、开展生产实验等活动中,实现新企业的孵化,从而打造出创新创业闭环。构建跨界学习课程体系,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注重与产业及相关领域知识的综合,如畜牧兽医专业不仅设置养殖和疫病防治方面的课程,还要修习畜禽营销、饲料加工、饲料营销、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畜禽机械维修等多门课程。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学校命题、考试的办法,又不照搬德国由行业协会考试的做法,而是积极推进教考分离,由技能鉴定所、教育局、企业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的教师组成“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建立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考核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市场化运作机制,明确实训基地以生产企业模式运转,实行厂长负责制,员工全部由本校实习指导教师担任,全程负责采购、生产、管理和销售;学生以学徒身份在生产经营中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将企业经营的理念、模式引入基地,引导基地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真实生产经营流程教学。